革命委员会

拼音
gé mìng wěi yuán huì
注音
ㄍㄜˊ ㄇㄧㄥˋ ㄨㄟˇ ㄩㄢˊ ㄏㄨㄟˋ

“革命委员会”基本解释

解释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工农政权机构。 2."文化大革命"中各行政区域以至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8年宪法沿用了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但作了不同的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革命委员会”百科

百度百科

革命委员会

  •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1967年上海首先发起一月风暴夺权运动,由群众组织夺取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权力,组织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权机构,由张春桥命名为上海人民公社,以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效仿,纷纷夺权,各地组织的新政权名称并不统一。毛泽东认为上海公社的名称不好,发出了“最高指示”:“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于是这半句“革命委员会好”成为全国必须遵守的法律,全国各级政权,从省一级到工厂、学校的政权机构全部改名为革命委员会。
  • “革命委员会”造句

    1.八一起义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其组织形式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九号楼二楼,成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一、二、三把手的大本营。

    3.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告一段落,各地开始成立革命委员会

    4.通过人民解放军的“三支两军”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先后成立,到1969年,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使经济有了初步回升。

    5.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

    6.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春风已到玉门关》的社论,庆祝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7.革命委员会包揽党、政、财、文大权,实行党政不分的“一元化”。

    8.1980年12月,撤销武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武都县人民政府.

    9.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筹建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

    10.他建立了一支民兵队伍和武装革命委员会,这些,是支持他和他的儿子们的最后防线。

    11.1977年10月20日,时任总理的他侬被沙鄂发动的军事政变赶下了台,军事革命委员会开始掌权。

    “革命委员会”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革 gé ㄍㄜˊ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 改变:~新。~命(?原意是改变命运;?现指改变社?

    详情

    基本字义● 命mìng ㄇㄧㄥˋ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

    详情

    基本字义● 委wěi ㄨㄟˇ 任,派,把事交给人办:~托。~派。~任。~员。~以重任。 抛弃,舍弃:~弃。~之于地。 推托,卸?

    详情

    ● 员(員)yuán ㄩㄢˊ 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工。教~。演~。动~。复~。司令~。 指团体组织中的人:成~。团~。党~。

    详情

    ● 会?〞﹉uì ㄏㄨㄟˋ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