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基本解释
解释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工农政权机构。 2."文化大革命"中各行政区域以至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8年宪法沿用了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但作了不同的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革命委员会”百科
百度百科
革命委员会
1.八一起义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其组织形式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九号楼二楼,成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一、二、三把手的大本营。
3.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告一段落,各地开始成立革命委员会。
4.通过人民解放军的“三支两军”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先后成立,到1969年,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使经济有了初步回升。
5.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
6.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春风已到玉门关》的社论,庆祝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7.革命委员会包揽党、政、财、文大权,实行党政不分的“一元化”。
8.1980年12月,撤销武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武都县人民政府.
9.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筹建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
10.他建立了一支民兵队伍和武装革命委员会,这些,是支持他和他的儿子们的最后防线。
11.1977年10月20日,时任总理的他侬被沙鄂发动的军事政变赶下了台,军事革命委员会开始掌权。
“革命委员会”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