咈然

拼音
fú rán
注音
ㄈㄨˊ ㄖㄢˊ

“咈然”基本解释

1.不悦貌。咈,通"怫"。

“咈然”百科

百度百科

咈然

  • 不悦貌
  • 咈,通“怫”。 宋 苏轼 《黄甘陆吉传》:“群臣皆与甘坐上坐,吉咈然,谓之曰:‘请与子论事。’ 甘曰:‘唯唯。’”《明史·贺逢圣传》:“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 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咈然去。”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吴王咈然曰:‘寡人卧疾三月,相国并无一好言相慰,是相国之不忠也;不进一好物相送,是相国之不仁也。……”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先君﹞雅不与佛老人游,曾共释憨山、德清谈义,已闻其论,咈然而退。”
  • “咈然”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咈fú ㄈㄨˊ古同“拂”,违逆,乖戾。吵扰。象声词。 英语 oppose德语 entgegensetzen, ge

    详情

    ● 然rán ㄖㄢˊ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