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祠

拼音
fèng cí
注音
ㄈㄥˋ ㄘˊ

“奉祠”基本解释

1.祭祀。
2.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

“奉祠”百科

百度百科

奉祠

  • 奉祠,指祭祀等。见《史记·封禅书》:“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 “奉祠”造句

    1.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2.在翰林院读了几年书,宣德二年成爷放外任去晋王府做奉祠,结果当年四月晋王爷就犯了事,成爷也跟着吃了挂落,判了个永远充军。

    “奉祠”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奉fèng ㄈㄥˋ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尊重,遵守:~公守法。?

    详情

    基本字义● 祠cí ㄘˊ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堂。~庙。宗~。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