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草

拼音
fó ěr cǎo
注音
ㄈㄛˊ ㄦˇ ㄘㄠˇ

“佛耳草”基本解释

1.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

“佛耳草”百科

百度百科

佛耳草

  • 佛耳草,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佛耳草是生长在野外的常绿草本植物,最高时能长到四十厘米左右,在它的植株外部有细毛存在。
  • “佛耳草”造句

    1.佛手柑,佛耳草,佛甲草,嗯,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2.“破絮窠”是当地的“野菜帝”,学名“佛耳草”,祛痰、止咳,叶片背面长着一层白白的絮状物,撕开后有点儿像棉絮,所以得了“破絮窠”的名儿。

    “佛耳草”分词解释

    ● 佛 fó ㄈㄛˊ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指“?

    详情

    基本字义● 耳ěr ㄦˇ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详情

    基本字义 ● 草 cǎo ㄘㄠˇ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ㄗ诤褪卟耍呵唷R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