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赃

拼音
fàn zāng
注音
ㄈㄢˋ ㄗㄤ

“犯赃”基本解释

解释

  • 犹贪赃。
  • “犯赃”百科

    百度百科

    犯赃

  • 犯赃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àn zāng,解释为贪赃。
  • “犯赃”造句

    1.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于大茔中。

    2.黄巢向全国发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3.据记载,金光悌为官清廉,律己甚严,故在任侍郎时嘉庆皇帝就有“金光悌决无犯赃事”的褒奖。

    4.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包拯

    5.大理卿许季同,任使于翚、韦道冲、韦正牧,皆以犯赃,或左降,或处死,合考中下;然顷者陷刘辟之乱,弃家归朝,忠节明著,今宜以功补过,请赐考中中。

    “犯赃”分词解释

    ● 犯 fàn ㄈㄢˋ 抵触,违反:~规。~法。~罪。~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讳。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人?

    详情

    ● 赃(贜)zāng ㄗㄤ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物。~款。~证。追~。退~。人~俱在。分~。 英语 booty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