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
“冬小麦”基本解释
解释 ◎ 冬小麦 dōngxiǎomài [winter wheat] 秋季播种来年春季或夏季成熟的一种小麦 秋末冬初播种,翌年春夏间收获的小麦。生育期内需要低温环境,才能抽穗开花。
“冬小麦”百科
百度百科
冬小麦
1.在高肥力条件下,不同预留行宽度对冬小麦边际效应影响显著。
2.接下来就要种冬小麦了。王龙套牛犁地,女人则跟在他身后,用锄头平整犁沟里的土坷垃。
3.在光合和蒸腾速率方面,三级水灌溉处理冬小麦较其他处理表现较高.
4.在冬小麦三叶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冬小麦冬前生理生态的影响。
5.2001年,用5个冬小麦品种在北京进行了3个年度的秋播试验,以探讨部分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6.本文介绍了这种栽培法的技术特点及增产效果,并依此对冬小麦壮苗标准、氮肥施用技术、高产群体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见解。
7.豫西及豫西南局部夏玉米晚收的田块,要利用近三天的有利天气,加快播种进度,以保证冬小麦适时趁墒播种。
8.本文重点研究大面积冬小麦遥感估产模型构建及其调试方法。
9.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研究冬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对春灌的响应状况。
10.采用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
11.目前,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等地的冬小麦正处在灌浆乳熟期,干热风将导致灌浆不足,使粒重减轻,产量下降,当地需做好减灾措施。
12.河南北部和山东等地的冬小麦正处在灌浆乳熟期,干热风将导致灌浆不足,使粒重减轻,产量下降,当地需做好减灾措施。
13.根据巩县和泰安4年小麦水分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了冬小麦最佳耗水量。
14.本文应用望都实验站连续两年冬小麦的不同灌水处理下对应的产量的试验资料,对河北平原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拟合。
15.中部大部降水量小于10毫米,对表层土壤干旱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随着气温的迅速回升,土壤容易跑墒,需继续加强抗旱,麦区要做好冬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工作。
16.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17.落实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5450万元,落实高产创建补助资金4400万元。
18.针对农民需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农民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5台、割晒机34台、脱粒机143台,确保冬小麦收割顺利完成。
19.目前我省越冬作物正处于春长春发的关键时期,冬小麦2月下旬起返青起身进入春季分蘖发棵生长阶段;淮河以南地区油菜,部分开花。
20.由于今年冬季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而越冬的冬小麦是在气温偏高的秋天播种的,部分植株生长快,群体偏弱,遇到阶段性气温偏低时会造成死苗率增加。
21.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对冬小麦冬前主茎叶龄数进行了研究。
22.表明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可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而提高根比重,并通过改变根系内部的生理变化以提高其抗早性。
23.在第一组试验田中,她正在比较传统的两年制小麦休耕轮作制和三年轮作制,即首先种植免耕冬小麦,第二季种植免耕冬小麦,然后种植高粱。
24.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
25.建议新疆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应做好夏收夏种的扫尾工作,及时抢收晾晒冬小麦,趁墒或造墒播种夏玉米等作物。
26.本文应用了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用线性化逼近法求解,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不同降雨年型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27.江汉地区开始麦播,各地要抓紧备耕,选择适宜的冬小麦优质品种,采取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措施,抓住晴好天气适时趁墒播种。
28.11月气温偏低,虽不利于中南部麦区的冬前积温累积,但也使得冬小麦低温抗寒锻炼较为充分,有利于冬小麦蹲苗和安全越冬。
29.当前要根据气温回升情况,指导农民浇好开春第一道水,受旱严重的地区要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30.白银局地冬小麦因旱致返青后生长缓慢,部分地块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春小麦因旱无法播种。
31.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
32.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对冬小麦不同栽培方法的冬前主茎叶龄数、基本苗和施肥量进行了研究。
33.新型FA抗蒸腾剂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减小气孔开张度、降低蒸腾强度,起到促进冬小麦生长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
34.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太阳主平面呈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反射特性。
35.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后期缺氮对其产量的影响最小。
36.庆幸的是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目前正处于拔节期,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37.那年初冬,小麦刚露出地面四指高,又没有玉米秆高粱棵儿碍事碍眼,野兔正是膘肥体壮的时节,也正是我们改善生活的好时候。
38.试验结果表明,渗灌所形成的农田水分条件对冬小麦地上部分干物重、叶面积及根系的生长均十分有利。
39.软红冬小麦基差持坚,而大豆出口升水持稳.
40.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目前在华北一带干旱逐步发展,雨水的到来可以缓和干旱、改善土壤墒情,对冬小麦的生长十分有利。
41.采用桶栽试验,研究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田生态因子的影响。
42.本文以长武试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计算了黄土塬区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
43.冬灌是我国北方冬小麦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
44.以黄土塬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对EPIC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表明EPIC在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5.河北省新河县南冯村的农民在使用农机旋耕土地,准备播种冬小麦。
46.拔节至抽穗期干旱胁迫极显著地降低冬小麦的氮素营养效率。
47.今年我国秋冬种生产将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3亿亩以上。
48.最后,根据冬小麦的需水规律和土壤有效水含量构造干旱指数模型。
49.在粮食生产上,大规模推广优质青稞、优质冬小麦、肥麦和优质油菜种植。
50.同时要注意冬小麦的压蔓以及个别缺肥缺水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