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胪

拼音
chuán lú
注音
ㄔㄨㄢˊ ㄌㄨˊ

“传胪”基本解释

解释 1.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2.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国语辞典传胪chuán lúㄔㄨㄢˊ ㄌㄨˊ

  1. 科举时代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黄、何、方、乐四人自去传胪,何澄是二甲,选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胪那日,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

  2. 称科举会试二甲、三甲第一名的进士。

“传胪”百科

百度百科

传胪

  • 传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uan lú,是指在古代时,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按传胪唱名,其制始于宋代。
  • “传胪”造句

    1.正德三年进士,特授一甲传胪、翰林院检讨.

    2.贡籍见遗,龙门点额,公车获隽,雁塔题名;全殿唱第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

    3.自明代弘治以降,有状元1名、榜眼1名、传胪1名、进士者13名、副榜4名、举人30余名,著作达100多部。

    4.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5.二甲进士称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

    “传胪”分词解释

    ● 传 (傳) chuán ㄔㄨㄢˊ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推广,散布:宣~。流~。?

    详情

    基本字义● 胪(臚)lú ㄌㄨˊ传语,陈述:~布(宣布,陈述)。~言(传言)。~句(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