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缯

拼音
cǎi zēng
注音
ㄘㄞˇ ㄗㄥ

“彩缯”基本解释

解释彩色绢帛。 -----------------国语辞典彩缯cǎi zēngㄘㄞˇ ㄗㄥ

  1. 有五色文彩的丝织品,古人有时用以写书信。汉.无名氏〈别诗〉三首之一:「欲寄一言去,托之牋彩缯。」

“彩缯”百科

百度百科

彩缯

  • 彩缯,汉语词汇。
  • 拼音:cǎi zēng
  • 释义:彩色绢帛。
  • “彩缯”造句

    1.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彩缯”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彩(②綵)cǎi ㄘㄞˇ 各种颜色交织:~云。~虹。~霞。~绘。~陶。~绸。~笔。~车。~蛋(?画在鸡、鸭蛋壳上的工

    详情

    基本字义 ● 缯 (繒) zēng ㄗㄥˉ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彩。 其它字义 ● 缯 (繒) zèng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