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臣

拼音
cái chén
注音
ㄘㄞˊ ㄔㄣˊ

“才臣”基本解释

1.干练之臣。

“才臣”百科

百度百科

才臣

  • 《韩非子·十过》:“ 张孟谈 曰:‘夫 董阏于 , 简主 之才臣也。’”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始至 襄阳 ,诏拜谏议大夫,既至日,言事不阿权臣,謇然有直名,遂号为才臣。”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能教厥子,并为才臣。” 康有为 《序》:“苟有其人欤,虽生于穷乡,投于仕途,必能为才臣贤吏,而不能为庸宦,必能为文人通人,而不能为乡人。”
  • “才臣”造句

    1.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王维

    2.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刚才臣竟看见四壁有数位天子,这是不祥之兆呀!

    “才臣”分词解释

    ● 才(?纔)cái ㄘㄞˊ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详情

    基本字义● 臣chén ㄔㄣˊ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古人谦称自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