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逆

拼音
sān nì
注音
ㄙㄢ ㄋㄧˋ

“三逆”基本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逆”百科

百度百科

三逆

  • 三逆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 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 “三逆”造句

    1.乃者三逆煽祸,实繁有徒,爰初遵养,暨于明罚,外虞内虑,实维艰难。

    “三逆”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逆nì ㄋㄧˋ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抵触,不顺从:忤~。忠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