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

拼音
sān jiā fēn jìn
注音
ㄙㄢ ㄐㄧㄚ ㄈㄣ ㄐㄧㄣˋ

“三家分晋”基本解释

解释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三家分晋”百科

百度百科

三家分晋

  •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 “三家分晋”造句

    1.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2.还要论三家分晋、战国七雄、五国相王、将相和、纵横捭阖……这些名词大事件么?……

    3.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4.晋国韩氏拥有的势力范围已经“大于诸侯”,具备了参与“三家分晋”的条件。

    5.三家分晋赵魏梁,三蛮却是秦楚汉,临海之国燕齐吴,北东半岛之辽国,是为战国十雄也!

    6.绝对战国,讲的是三家分晋以来到秦统一天下这段时间大家熟知和大家未知的历史。

    7.赵武灵王,约生于赵肃侯十年,卒于赵惠文王四年,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

    8.是他们书写了春秋时代最后的华美篇章,为日后三家分晋、田常篡齐做好了铺垫,成为中国历史发生巨变的导火索。

    9.战国七雄时期,陈国定都咸阳,赵国定都邯郸,晋国定都大梁,三家分晋后迁都洛阳,燕国定都蓟城,齐国定都临淄,卫国定都会稽,楚国定都郢城。

    10.作为“三家分晋”事件的重要参与者,晋国韩氏在这场变革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11.战国早期,南方楚国亡夏之心不死,灭亡蔡国杞国之后还要吞并宋国,欲同三家分晋之后的三晋争霸天下。

    “三家分晋”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 家 jiā ㄐㄧㄚˉ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

    详情

    ● 分fēn ㄈㄣˉ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

    详情

    ● 晋(晉)jìn ㄐㄧㄣˋ 进:~级。~升。~谒(进见)。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中国朝代名: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