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臊

拼音
shān sào
注音
ㄕㄢ ㄙㄠˋ

“山臊”基本解释

1.亦作"山?"。
2.即山魈。

“山臊”百科

百度百科

山臊

  • 山臊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 “山臊”造句

    1.正宗的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2.建国路是特色美食汇聚地,泡馍、葫芦头、裤带面、岐山臊子面、麻辣鸭脖、地道陕菜应有尽有。

    3.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

    4.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山臊”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山shān ㄕㄢˉ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详情

    基本字义● 臊sāo ㄙㄠˉ  ◎ 像尿或狐狸的气味:~气。腥~。狐~。其它字义● 臊sào ㄙㄠˋ 〔~气〕倒霉(“气”读轻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