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雉

拼音
shè zhì
注音
ㄕㄜˋ ㄓˋ

“射雉”基本解释

1.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
2.魏晋以后多以射雉为戏。晋潘岳有《射雉赋》。
3.指春秋时贾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后遂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

“射雉”百科

百度百科

射雉

  • 《射雉赋》 潘安仁【 善曰:射雉赋序曰:余徙家於琅邪,其俗实善射,聊以讲肄之馀暇,而习媒翳之事,遂乐而赋之也。】 徐爰注【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翳者,所隐以射者也。晋邦过江,斯艺乃废。历代迄今,寡能厥事。尝览兹赋,昧而莫晓,聊记所闻,以备遗忘。】
  • “射雉”造句

    1.少年十五十六时,弯弓盘马百事隳。不解将身事名主,惟爱射雉南山陲。史景迁

    2.不欲今见熊罴虎豹并及射鸟,射雉,食牛心白犬肉,鲤鱼头。

    “射雉”分词解释

    ● 射shè ㄕㄜˋ 放箭:~箭。后羿~日。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击。扫~。发~。~程。~手。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

    详情

    基本字义● 雉zhì ㄓˋ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古代?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