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连坐

拼音
shí jiā lián zuò
注音
ㄕˊ ㄐㄧㄚ ㄌㄧㄢˊ ㄗㄨㄛˋ

“十家连坐”基本解释

解释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以十家为一组,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如不检举,就同罪。

“十家连坐”百科

百度百科

十家连坐

  • 十家连坐,读音shí jiā lián zuò,汉语词语,指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以十家为一组,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如不检举,就同罪。
  • “十家连坐”造句

    1.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首创保甲法,5户为一保,10保为一甲,一家有罪,十家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十家连坐”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十shí ㄕˊ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表示多、久:~室九空。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详情

    ● 家 jiā ㄐㄧㄚˉ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

    详情

    ● 连 (連) lián ㄌㄧㄢˊ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

    详情

    ● 坐zuò ㄗㄨㄛˋ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