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期

拼音
shī qī
注音
ㄕ ㄑㄧ

“失期”基本解释

1.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日期。

“失期”百科

百度百科

失期

  • 失期亦称后期。是指秦汉时期的罪名。即服徭役者没有按照官府规定的日期到达。失期者要受处罚,对失期负责的主管官吏也要受罚。《史记·陈涉世家》:谪戍“失期,法当斩”。《秦简·徭律》:“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至五日,谇;六日至句,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 “失期”造句

    1.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已人心丧尽,众叛亲离下北逃至新洲,其子刘敬宣失期未至,刘牢之以为事泄,遂夜间自缢林中。

    2.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3.当黄巾起时,武威太守黄隽被征失期,梁鹄欲奏诛隽,勋为言得免。

    4.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

    5.同时,兀良合台1257年冬虽自大理攻降安南,因先锋彻彻都违律失期,安南兵败后残余势力逃入海岛,蒙古军一举平定安南计划流产。

    6.随着语文教育批评兴盛繁荣期的到来,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批评摒弃了曲折迷失期的批评模式以及指导思想。

    7.有何不敢,若失期城陷,小子自当阵前领死!

    8.安东尼奥果然失期被告上法庭,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亚假扮律师救了安东尼奥。

    9.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10.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11.宰疑,不敢进,失期不至,茂卿拊膺顿足而已。

    12.资深网友都记得,算上这次网民座谈会,汪洋四年中已四会网友,从未失期

    13.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庄子

    14.取消30天报失期的规定后,申请人可凭《居民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居民身份证报失、遗失补领手续。

    15.有关专家证实,近20年来,钱塘潮确实越来越弱,失期现象也频频发生。

    16.失期是死,举大计亦死,同为死,死国可乎?

    17.军队指挥官没有能够按照预定日期赶到战场为“失期”罪,也是处斩。

    18.5年至10年期有一些具体规定的赔偿损失期.

    19.同一天,记者从嘉兴市海宁水文管理处获悉,近20年来,钱塘潮越来越弱,壮观程度不如从前,失期现象也频频发生。

    20.“大盖帽”告知停电,一时半会恢复不了,“度已失期”,择日再来,请回。

    21.次日,又令人下战书,责以失期之罪。

    “失期”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失shī ㄕˉ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违背:~约。~信。找不着:迷~方向。没有掌握住:~言。~职。~

    详情

    基本字义● 期qī ㄑㄧˉ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 盼望,希望:~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