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

拼音
shǒu zhuō
注音
ㄕㄡˇ ㄓㄨㄛ

“守捉”基本解释

1.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2.把守。

“守捉”百科

百度百科

守捉

  • 守捉,唐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各机构皆有使。
  • “守捉”造句

    1.额济纳就是汉代的居延塞,当年十几万汉军将士在这里同匈奴对抗,唐代这里依旧是边防前哨,唐军在这里设立不少守捉、要塞。

    2.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

    3.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

    “守捉”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守shǒu ㄕㄡˇ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

    详情

    基本字义● 捉zhuō ㄓㄨㄛˉ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