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陴

拼音
shǒu pí
注音
ㄕㄡˇ ㄆㄧˊ

“守陴”基本解释

1.守城;守卫。

“守陴”百科

百度百科

守陴

  • shǒu pí ㄕㄡˇ ㄆㄧˊ
  • 守陴
  • 守城;守卫。《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子 围 郑 ,旬有七日。 郑 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不临,守陴者皆哭。”《新五代史·杂传·王珂》:“ 珂 夜登城谕守陴者,守陴者皆不应。”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天子潜巡狩,宗臣严守陴。”《清史稿·礼志六》:“凡祠祭诸臣,大都效命戎行,守陴徇义,或积劳没身。”
  • “守陴”造句

    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

    2.蒙军矢石如雨,金守陴兵不能立。

    3.七昼夜不息,巡按高名衡,率司道官婴城固守,军饷告匮,周王出库金五十万,买米麦饷守陴者,复悬金募死士,击死一贼者,予五十金。

    “守陴”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守shǒu ㄕㄡˇ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

    详情

    基本字义● 陴pī ㄆㄧˉ ◎ 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英语 a parapet on a city wa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