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偶

拼音
pián ǒu
注音
ㄆㄧㄢˊ ㄡˇ

“骈偶”基本解释

解释指对偶。

“骈偶”百科

百度百科

骈偶

  •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对称句,我国古代称为骈偶句。
  • “骈偶”造句

    1.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2.综上所述,汉文学的对偶句式历经了至少两三千年,经由排偶、骈偶、律偶三个阶段,“对称原则由意义推广到声音方面”。

    3.赋有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4.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

    “骈偶”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骈(駢)pián ㄆㄧㄢˊ两马并驾一车:~驰。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句。~俪。~文。~体。~枝。~衍(并列相连)。

    详情

    基本字义● 偶ǒu ㄡˇ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像。木~戏。双,对,成双成对,与“奇(jī)”相对:~数。~语(相对私语)。对~。无独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