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体书

拼音
pò tǐ shū
注音
ㄆㄛˋ ㄊㄧˇ ㄕㄨ

“破体书”基本解释

解释指书法结构的变体。 -----------------国语辞典破体书pò tǐ shūㄆㄛˋ ㄊㄧˇ ㄕㄨ

  1. 行书的变体。《俗语考原.破体书引书断》:「王献之变右军行书。号曰『破体书』。」

  2. 通称不合正体的俗字。也作「破体字」。

“破体书”百科

百度百科

破体书

  • “破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徐浩的《论书》中。其中说到王献之的“破体书”,这种书法是指独创的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多体兼容式的“行草书”和“一笔书”。
  • “破体书”造句

    1.本文参考文献:1、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侧记,2、三谈破体书法,3、中国书画。

    “破体书”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破pò ㄆㄛˋ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

    详情

    基本字义 ● 体 (體) tǐ ㄊㄧˇ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

    详情

    ● 书 (書) shū ㄕㄨˉ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