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粥

拼音
táo huā zhōu
注音
ㄊㄠˊ ㄏㄨㄚ ㄓㄡ

“桃花粥”基本解释

1.旧俗寒食节的食品。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呈桃花色,称"桃花粥"。

“桃花粥”百科

百度百科

桃花粥

  • 唐代民间岁时食品。寒食节前后,以新鲜之桃花瓣煮粥,至明末此俗犹存。
  • 唐冯贽《云仙杂记》:“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 “桃花粥”分词解释

    ● 桃 táo ㄊㄠˊ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

    详情

    ● 花huā ㄏㄨㄚ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rdqu

    详情

    基本字义● 粥zhōu ㄓㄡˉ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其它字义● 粥yù ㄩˋ古同“育”,生养。古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