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

拼音
tǔ niú
注音
ㄊㄨˇ ㄋㄧㄨˊ

“土牛”基本解释

1.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后来,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
2.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远看形似牛,故称。

“土牛”百科

百度百科

土牛 (汉语词汇)

  • 基本解释
  • 1. [mound on a dike or dam]∶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 2. [a clay ox]∶泥土制的牛
  • “土牛”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土tǔ ㄊㄨˇ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疆域:国~。领~。本地的,地方性的:故~。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

    详情

    基本字义● 牛niú ㄋㄧㄡˊ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