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台

拼音
wén chāng tái
注音
ㄨㄣˊ ㄔㄤ ㄊㄞˊ

“文昌台”基本解释

解释 1.唐代尚书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文昌台”百科

百度百科

文昌台

  • 官署名,即尚书省,公元684年,武则天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从中书(凤阁)门下(鸾台)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文昌台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 “文昌台”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文 wén ㄨㄣˊ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详情

    ● 昌chāng ㄔㄤˉ 兴盛:~盛(shèng)。~乐(lè)(兴盛康乐)。~明(兴盛发达)。~隆。 善,正当:~言(

    详情

    ● 台(?—?臺、?檯、?颱)tái ㄊㄞˊ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 量词: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