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

拼音
wū shā
注音
ㄨ ㄕㄚ

“乌纱”基本解释

解释

  •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 泛指官帽。
  • 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 借指官位。
  • -----------------国语辞典乌纱wū shāㄨ ㄕㄚ
    1. 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金.史旭〈梨花〉诗:「今日传觞似年少,一枝香雪上乌纱。」也称为「纱帽」、「乌纱帽」。

    “乌纱”百科

    百度百科

    乌纱

  • 乌纱是古代帽的一种。早期中国,并没有“帽”这样的称呼,《仪礼》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至于“乌纱帽”一称,则在隋唐时出现,《通典》有云:“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杨坚酷爱乌纱帽,由此得证)
  • “乌纱”分词解释

    ● 乌 (烏) wū ㄨˉ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黑色的?

    详情

    ● 纱(紗)shā ㄕㄚˉ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纺~。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窗~。~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