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旗

拼音
xià bàn qí
注音
ㄒㄧㄚˋ ㄅㄢˋ ㄑㄧˊ

“下半旗”基本解释

1.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是公众表示哀悼的礼节。也称降半旗。

“下半旗”百科

百度百科

下半旗

  • 下半旗(fly a flag at half-mast),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其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 “下半旗”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下xià ㄒㄧㄚˋ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

    详情

    基本字义● 半bàn ㄅㄢˋ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在中间:~空。~路上。~夜。喻

    详情

    基本字义● 旗qí ㄑㄧˊ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