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座

拼音
xū mí zuò
注音
ㄒㄩ ㄇㄧˊ ㄗㄨㄛˋ

“须弥座”基本解释

解释 1.一种状似须弥山的台座,上可安置佛像。 2.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国语辞典须弥座xū mí zuòㄒㄩ ㄇㄧˊ ㄗㄨㄛˋ

  1. 佛教用语。指佛座。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

“须弥座”百科

百度百科

须弥座

  •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
  • “须弥座”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须 (須鬚) xū ㄒㄩˉ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臾〕片刻,一会儿?

    详情

    ● 弥 (彌) mí ㄇㄧˊ 满,遍:~满。~月(①整一个月;②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补,?

    详情

    ● 座zuò ㄗ ㄨㄛˋ 坐位:入~。茶~。~谈。宝~。在~。~右铭。 托着器物的东西。底~儿。 星空的区域,一群星:星~。天琴~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