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号子

拼音
yāo hào zǐ
注音
ㄧㄠ ㄏㄠˋ ㄗˇ

“吆号子”基本解释

解释陕北一种农村小调,是劳动时一种集体唱歌的形式。多半由一个人领唱,唱完一句或一段,众人"吆号""吆号"地帮腔,故称。亦指大声唱"吆号子"。

“吆号子”百科

百度百科

吆号子

  • 吆号子陕北 一种农村小调,是劳动时一种集体唱歌的形式。
  • “吆号子”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吆yāo ㄧㄠˉ ◎ 〔~喝〕(大声)喊叫。多用于大声叫卖东西和大声驱赶牲畜,如大声喊号子等。亦单用,义同,如“老姜头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着号?

    详情

    ● 号 (號) hào ㄏㄠˋ 名称:国~。年~。字~。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记号?

    详情

    ● 子zǐ ㄗˇ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