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蛰

拼音
qǐ zhé
注音
ㄑㄧˇ ㄓㄜˊ

“启蛰”基本解释

解释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国语辞典启蛰qǐ zhíㄑㄧˇ ㄓˊ

  1. 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

  2. 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启蛰”百科

百度百科

启蛰

  • 启蛰,读音qǐ zhé,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
  • “启蛰”造句

    1.和尚,你心不能行启蛰之杀,手不忍折方长之条,却在这里整日间看守着妖族的妖泠夫人,岂不是颠倒阴阳,违背佛理?

    3.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古称“启蛰”,天气开始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4.夏正又郊,以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

    5.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6.每当启蛰百夫山下喊,枞金伐鼓声喧嘈。

    7.历史上惊蛰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8.若初见入大寒,毕于启蛰之内,即不须此迟行。

    9.我们很早就发现,寒暑往还,不仅支配草木消长、动物启蛰,也深刻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节律。

    “启蛰”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启(啓)qǐ ㄑㄧˇ 打开:~封。~门。某某~。~齿。 开始:~用。~程。~运。 开导:~迪。~发。~蒙?

    详情

    基本字义● 蛰(蟄)zhé ㄓㄜˊ ◎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