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猩

拼音
yīng xīng
注音
ㄧㄥ ㄒㄧㄥ

“鹦猩”基本解释

解释鹦鹉与猩猩。二者均为善于模仿人言的禽兽,故并称。语本《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鹦猩”百科

百度百科

鹦猩

  • 简介
  • 拼音:yīng xīng
  • 注音:ㄧㄥ ㄒㄧㄥ
  • 条目:鹦猩(鹦猩)
  • 解释:
  • 鹦鹉与猩猩。二者均为善于模仿人言的禽兽,故并称。语本《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礼义别於飞走,言语异於鹦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礼》疾无礼,方之鹦猩。”
  • “鹦猩”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鹦(鸚)yīng ㄧㄥˉ〔~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学舌”(含贬义?

    详情

    基本字义● 猩xīng ㄒㄧㄥˉ ◎ 〔~~〕哺乳动物,猿类,毛赤褐色,前肢长,无尾,吃野果。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简称“猩”,如“~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