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

拼音
sān chǔ
注音
ㄙㄢ ㄔㄨˇ

“三楚”基本解释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楚”百科

百度百科

三楚

  • 三楚:古地名
  • 三楚:汉语词汇
  • 三楚:五代时楚地政权合称
  • 三楚 (汉语词汇)

  • 三楚,汉语词汇,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
  • “三楚”造句

    1.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3.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祭公!孙中山

    4.如孙中山先生有哭刘道一的“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一诗,传诵甚广。

    5.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王实甫

    6.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7.4月10日,有“三楚第一山”美称的湖北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建寺1200周年,来自中国各地数十名得道高僧聚集一起,共唱佛赞,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

    8.伯英知三楚多奇略智能之士,未必无谋至此,特惧千虑一失,故敢贡其戆言。

    “三楚”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楚chǔ ㄔㄨˇ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