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币

拼音
pí bì
注音
ㄆㄧˊ ㄅㄧˋ

“皮币”基本解释

解释 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2.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国语辞典皮币pí bìㄆㄧˊ ㄅㄧˋ

  1. 兽皮和束帛。古时作为馈赠或聘享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汉.赵岐.注:「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2. 用皮革制成的货币。汉武帝时曾订定白鹿皮为「皮币」。《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皮币”百科

百度百科

皮币

  • 以兽皮制成的货币。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皮币每张一方尺,饰以彩画,值四十万钱。
  • “皮币”造句

    1.八十枚皮币,倒也不无小补,正好可以救急。

    “皮币”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皮pí ㄆㄧˊ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表面:地~。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详情

    ● 币 (幣) bì ㄅㄧˋ 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外~。人民~。~值(货币的价值)。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