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镞法

拼音
niè zú fǎ
注音
ㄋㄧㄝ ˋ ㄗㄨˊ ㄈㄚˇ

“啮镞法”基本解释

解释古代传说善射者以口接箭防身的技艺。

“啮镞法”百科

百度百科

啮镞法

  • 隋末有督君谟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云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者学射于君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君谟,独擅其美。君谟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惟有一矢,君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
  • “啮镞法”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啮(嚙)niè ㄋㄧㄝˋ ◎ 咬:~齿动物。虫咬鼠~。~合(a.牙齿咬紧;b.像牙齿那样咬紧,如“齿轮~~得很好”)。

    详情

    ● 镞 (鏃) zú ㄗㄨˊ 箭头:箭~。 形容箭的锋利轻捷:“所为贵~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详情

    ● 法fǎ ㄈㄚˇ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