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面

拼音
qí zǐ miàn
注音
ㄑㄧˊ ㄗˇ ㄇㄧㄢˋ

“棋子面”基本解释

1.即今之刀削面。

“棋子面”百科

百度百科

棋子面

  • 棋子面早在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公元533年-544年)中早有记载:“刚溲面,揉令熟,更揉搓,截断,切作方棋。须即汤煮,别作〔月霍〕浇,坚而不泥。”这种棋子面,形状像方棋那样,蒸熟阴干之后,可久藏,吃时取出,放进沸水里煮一煮,浇肉汁拌和,吃起来韧而不烂。
  • 棋子面也曾出现在朱元璋的菜单上。 在参加第10届明史学术讨论会的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邱仲麟先生首次公开了他从明人笔记中发现的这张菜单。 “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三鲜汤、棋子面、椒末羊肉、泡茶……”看着这张菜单,您一定会胃口大开。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这竟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6月某天,明太祖朱元璋的午餐菜谱。
  • “棋子面”分词解释

    ● 棋 qí ㄑㄧˊ 文娱项目的一类,亦特指“棋子”:象~。围~。~盘。~道。星罗~布。举~不定(喻拿不定主意?

    详情

    ● 子zǐ ㄗˇ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

    详情

    ● 面 (?-?麵、麪) miàn ㄇㄧㄢˋ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