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

拼音
míng tiáo
注音
ㄇㄧㄥˊ ㄊㄧㄠˊ

“鸣蜩”基本解释

解释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国语辞典鸣蜩míng tiáoㄇㄧㄥˊ ㄊㄧㄠˊ

  1. 秋蝉的别名。参见「秋蝉」条。

“鸣蜩”百科

百度百科

鸣蜩

  •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 “鸣蜩”造句

    1.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范成大

    2.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诗经

    3.金蝉、蚱蝉、鸣蜩、蝒、马蜩、螃、鸣蝉、蜘蟟、蚱蟟、碉、蟧、炸蟟。

    “鸣蜩”分词解释

    ● 鸣 (鳴) míng ㄇㄧㄥˊ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详情

    基本字义● 蜩tiáo ㄊㄧㄠˊ ◎ 古书上指蝉:~甲(蝉蜕)。世事~螗。 英语 cicada, broad locust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