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土

拼音
máo tǔ
注音
ㄇㄠˊ ㄊㄨˇ

“茅土”基本解释

1.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茅土”百科

百度百科

茅土

  • 茅土,汉语词汇。
  • 拼音:máo tǔ,
  • 指王﹑侯的封爵。 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 “茅土”造句

    1.但皆丘墓夷灭,申哀莫由,有司其速班访岳等子孙,授以茅土,称朕意焉。

    “茅土”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茅máo ㄇㄠˊ  ◎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详情

    基本字义● 土tǔ ㄊㄨˇ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疆域:国~。领~。本地的,地方性的:故~。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