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蛾

拼音
nào é
注音
ㄣㄠˋ ㄜˊ

“闹蛾”基本解释

解释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闹蛾”百科

百度百科

闹蛾

  • 闹蛾亦称“夜蛾”、“蛾儿”,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用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然后用色彩画上须子、翅纹而成。
  • “闹蛾”造句

    1.无数美丽的少女,轻舞小扇,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和雪柳,在街上嬉笑游走,花灯斑斓的光映在她们雪白的肌肤上。

    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4.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闹蛾”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闹(鬧)nào ㄋㄠˋ 不安静:~市。热~。 搅扰:~心。~腾。 戏耍,耍笑:戏~。~洞房。 发生(疾病

    详情

    基本字义● 蛾é ㄜˊ  ◎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眉。~扬(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