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碑

拼音
miào bēi
注音
ㄇㄧㄠˋ ㄅㄟ

“庙碑”基本解释

解释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庙碑”百科

百度百科

庙碑

  • 庙碑,自汉朝起我国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庙碑也是词碑的一种,仓颉庙碑纵高27.9cm。
  • “庙碑”造句

    1.天不容伪。出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苏轼

    2.天不容伪。《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苏轼

    3.尤爱张猛龙,着意于画平竖直,取大代华岳庙碑,刻意监摹,每作一横,辄屏气为之,横成始敢畅意呼吸,持续不断达三、四年之久。

    4.两厢碑廊上有陈白沙的慈元庙碑、张诩的全节庙碑、杨以城篆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以及明成化、嘉靖年间重修祠庙等石碑十余块。

    “庙碑”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庙(廟)miào ㄇㄧㄠˋ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岳~。寺~。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

    详情

    基本字义● 碑bēi ㄅㄟˉ  ◎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