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狸

拼音
māo lí
注音
ㄇㄠ ㄌㄧˊ

“猫狸”基本解释

解释

  • 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 “猫狸”百科

    百度百科

    猫狸

  • 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 引证解释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狸》:“狸有数种:大小如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而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其气臭,肉不可食。”一本作“ 猫貍 ”。清 黄汉 《猫苑·种类》:“俗谓阔口者为猫,尖嘴者为猫貍。”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猫狸》:“猫貍,亦省称貍,猫属,头圆尾大,毛黄黑相杂,有斑纹,颇类猫,故俗又称野猫。性残暴,食鱼鼠等,且能窃取鸡鹜。”
  • “猫狸”造句

    1.现已退休,和妻子以及他的三只宠物猫狸子生活在英国多塞特郡.

    “猫狸”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猫māo ㄇㄠˉ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方言,躲藏。其它字义● 猫máo ㄇㄠˊ ◎ 〔~腰〕弯腰。亦称“毛腰”?

    详情

    基本字义● 狸lí ㄌㄧˊ 即“貉”。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