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锥

拼音
máo zhuī
注音
ㄇㄠˊ ㄓㄨㄟ

“毛锥”基本解释

解释 1.即毛锥子。 2.泛称笔。

“毛锥”百科

百度百科

毛锥

  • 毛锥,壳斗科锥属植物,在中国南方分布较为广泛。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灌木或者乔木林中乔木,高10-30米,胸径20-80厘米,树皮浅纵裂,芽鳞、嫩枝顶部及嫩叶叶柄均被与叶背相同但较早脱落的红锈色细片状蜡鳞,枝、叶均无毛。
  • “毛锥”造句

    1.坐中老衲计更奇,暗伏毛锥不时举。

    2.看到林风诊所没有只有两个人,而且都是大男人,刚好她学过护理,于是毛锥自荐道。

    3.题残稿纸百万张,写秃毛锥十万管。

    4.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

    5.五代重武轻文,蔑称读书人为“毛锥子”,至宋朝建立,为数不多的大儒,也都隐居在山林偏僻之地。

    6.安定国家,在长枪大剑,安用毛锥!

    “毛锥”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毛máo ㄇㄠˊ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详情

    基本字义● 锥(錐)zhuī ㄓㄨㄟˉ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针~。~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