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戎

拼音
shān róng
注音
ㄕㄢ ㄖㄨㄙˊ

“山戎”基本解释

1.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山戎”百科

百度百科

山戎

  • 山戎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
  •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戎人伴随游牧,逐渐开始了农耕。山戎曾栽种冬葱和戎菽,享誉塞北。
  • “山戎”造句

    1.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2.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作害中州。

    3.曾记否?千里关山,戎马倥偬,霜寒未曾拭。

    4.齐桓公慑服南方的强大楚国,征服北方山戎,就是百战百胜的典例。

    5.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6.葱呢,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中,除了“戎菽”外,还有“冬葱”。

    7.宰孔接着对晋献公说,齐桓公北伐山戎,南伐楚,是否要向东有所举动,还不清楚,攻打西边的晋国,大概不会了。

    “山戎”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山shān ㄕㄢˉ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详情

    基本字义● 戎róng ㄖㄨㄥˊ古代兵器的总称。军队,军事:兵~。投笔从~(指文人从军)。~装。~马。古代称兵车:御~。大:~功。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