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攘

拼音
kòu rǎng
注音
ㄎㄡˋ ㄖㄤˇ

“寇攘”基本解释

1.劫掠;侵扰。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寇攘”百科

百度百科

寇攘

  • 拼音: kòu rǎng
  • 注音: ㄎㄡˋ ㄖㄤˇ
  • 条目: 寇攘
  • 引证解释:
  • 1. 劫掠;侵扰。《书·费誓》:“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 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今外有 金 敌之寇攘,内有 杨么 之窃发。”
  • 2. 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赖上威灵,致寇攘之熄灭;属时休庆,获稼穑之丰登。”
  • “寇攘”造句

    1.盖羊马城之名,本防寇贼逼逐人民入城,权暂安泊羊马而已,故皆不以为意,然捍御寇攘,为力甚薄。

    2.莫谓我们性优柔,孤军谁复道州?莫谓兴亡匹夫责,石柱谁破流贼?精诚所萃,男女无间,今寇攘除同古寇,非异人任,乃在吾辈,愿我全级相奋勉……

    “寇攘”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寇kòu ㄎㄡˋ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贼~。侵略者来侵犯:~边。姓。 英语 bandits,

    详情

    ● 攘 rǎng ㄖㄤˇ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