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民

拼音
kè mín
注音
ㄎㄜˋ ㄇㄧㄣˊ

“客民”基本解释

1.外地寄寓的居民。
2.晩清下江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客民”百科

百度百科

客民

  • 客民简称“客”。旧指异乡迁来的身份复杂的依附者。战国时有宾萌、宾客、食客、门下客等称谓。汉代以后称客民、宾客、私客等。因不是本族或本乡人,故称客。在主人庇护下所处地位不同,名称也不同。战国秦汉时的宾客,是贵族官僚所养的食客。他们由主人供养,为主人尽力,常受主人礼遇,地位较高。贵族门客的名册称为“客籍”。《战国策·楚策》:“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贵族官僚借召募宾客,张树势力。《汉书·灌夫传》:“食客数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
  • “客民”造句

    1.好货不愁卖,好店不愁客。民谚

    2.对刀客,民间敬佩的说法称作刀侠、游侠,厌恶的则称之为刀匪、莠民。

    3.今天上午,上海交通“掌门人”、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上海电台接受“飞行访谈”,先后作客“民生访谈”及“2015年,我们如何出行”节目。

    4.懂南北方言,接远近来客。民谚

    5.不说乡土话,不欺外地客。民谚

    6.客民麇集之后,平津京苏广东菜馆,如春笋怒发,愈觉触目皆是。

    7.货买迎头涨,货卖迎头客。民谚

    8.同时,当时热心乘客、民警李风军被授予公交名誉职工,奖励2000元。

    “客民”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客kè ㄎㄜˋ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

    详情

    基本字义 ● 民 mín ㄇㄧㄣˊ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