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伯

拼音
jiǔ bó
注音
ㄐㄧㄡˇ ㄅㄛˊ

“九伯”基本解释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
2.泛指地方长官。
3.见"九百"。

“九伯”百科

百度百科

九伯

  • 九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ǔ bó,是指上古九州的方伯。
  • “九伯”造句

    1.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2.太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讨伐,平五侯九伯,戡乱于何海之畔,苦战于泰岱之侧,才演义出这鬼神恼,仙人怒,惊天地,震魂魄的《大齐开国传》。

    3.是以二南流化,九伯斯征,王道淳洽,刑厝罔用。

    4.遂封太公为齐侯,居于五侯九伯之上,兼领五侯九伯之地,东到海,西到黄河,南至穆陵关,北至无棣。

    5.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6.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

    7.李自成压住程九伯,回手抽刀,但刀鞘中因雨水沾泥,一时间拔不出来。

    8.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

    “九伯”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九jiǔ ㄐㄧㄡˇ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详情

    基本字义● 伯bó ㄅㄛˊ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父亲的哥哥:~~。~父。~母。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封建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