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

拼音
注音

“荆浩”基本解释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家之长以自成一体。将皴法与水晕墨章的画法推向成熟。著有《笔法记》。有《匡庐图》存世。

“荆浩”造句

1.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一。

2.大愚,五代时邺都青莲寺僧,与荆浩过从甚密。

3.不管是荆浩写松万株于太行,还是郭熙静观数月于峰前。

4.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其言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荆浩”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荆jīng ㄐㄧㄥˉ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详情

基本字义 ● 浩 hào ㄏㄠˋ  ◎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大。~繁。~荡。~瀚。~劫。~淼(亦作“浩渺”)。~气(盛大刚直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