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宗

拼音
rú zōng
注音
ㄖㄨˊ ㄗㄨㄥ

“儒宗”基本解释

1.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儒宗”百科

百度百科

儒宗

  • 儒者的宗师。 汉 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 叔孙通 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 汉 家儒宗。”《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昔 昌黎 为 唐 儒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公著作存佚考》:“ 石林 公以宏通渊雅之才,研求经义,撰述辞章,蔚为一代儒宗文伯。”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
  • “儒宗”造句

    1.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久闻形宗萧儒宗师大名,今日见之,果然文彩菲然,气冲牛斗,实在是可惊可叹!

    2.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

    3.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醖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

    4.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5.澄欲遂子弟之非,未近义方之训,此趋贩所不为,况搢绅领袖,儒宗胜达乎?

    6.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7.书内略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赃咎当伏重辜。

    8.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醖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

    9.元康,我师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今元康辱之,日后可要好自为知!

    “儒宗”分词解释

    ● 儒rú ㄖㄨˊ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详情

    基本字义● 宗zōng ㄗㄨㄥˉ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