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堂

拼音
jīng táng
注音
ㄐㄧㄥ ㄊㄤˊ

“京堂”基本解释

1.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京堂”百科

百度百科

京堂

  • 古汉语用词,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意为堂上之官。汇聚国学等名家
  • “京堂”造句

    1.我们感觉当官的都差不多,但是三品京堂,地位却要比二品藩台这些地方使高出许多,这才是要紧的地方。

    “京堂”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京jīng ㄐㄧㄥˉ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

    详情

    ● 堂 táng ㄊㄤˊ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