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

拼音
jiǎo jīn
注音
ㄐㄧㄠˇ ㄐㄧㄣ

“角巾”基本解释

1.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
2.借指隐士或布衣。
3.指归隐。

“角巾”百科

百度百科

角巾

  • 角巾又称“折角巾”、“垫巾”、“林宗巾”,指有棱角的头巾。相传东汉名士郭林宗外出遇雨,头巾被淋湿,角巾的一角陷下,时人见之纷纷效仿而形成风气。另外还专指明代儒生的软帽,有四、六、八角之分,四角也称“方巾”。
  • “角巾”造句

    1.手版画山聊复尔,角巾东第定何时。

    3.角巾东第定何日?手版西山聊暮云。

    4.他在家人服侍下脱去官服,换上一件临时找来的蓝色半旧圆领湖绉绿绵袍,腰系紫色丝绦,戴一顶七成新元青贡缎折角巾,前边缀着一块长方形轻碧汉玉。

    “角巾”分词解释

    ● 角 jiǎo ㄐㄧㄠˇ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鹿~。犄~。~质。 形状像角的:菱~。皂~。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

    详情

    基本字义● 巾jīn ㄐㄧㄣˉ ◎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