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

拼音
sān shǐ
注音
ㄙㄢ ㄕˇ

“三史”基本解释

1.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三史”百科

百度百科

三史

  • “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 “三史”造句

    1.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2.冯友兰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创获,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史”“六书”中。

    3.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4.常科的科目,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礼等。

    5.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三史”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三sān ㄙㄢ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

    详情

    基本字义● 史shǐ ㄕ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