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钺

拼音
jié yuè
注音
ㄐㄧㄝ ˊ ㄩㄝˋ

“节钺”基本解释

解释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国语辞典节钺jié yuèㄐㄧㄝˊ ㄩㄝˋ

  1. 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

“节钺”百科

百度百科

节钺

  • 符节多是帝国权力的象征,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军官用以调兵遣将,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诏敕的。《称谓杂记》:“俗说武王钺杀飞廉、恶来,故君以赐钺以事军法,如后之势剑也。”节钺是符节与斧钺的合称,钺是斧类古兵器,曾是帝王斩杀大臣使用的,象征生杀之权,君主多用黄色的钺。
  • 在晋朝之前,假节(持节)、假节钺(假黄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假黄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 “节钺”造句

    1.嘉靖间镇压山西青羊山抗拒官府之民众,特受节钺

    2.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3.汉中王有旨,念关羽上阵杀敌有功,终年督军不苟,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全权都督荆襄九郡一切事宜。

    4.’臣虽自展竭,无益庶政,谨上印绶节钺,退还田里,以避贤路。

    5.试看七十老囚,三木败类,居然节钺监军,渔色罔识君亲,托言六宫备选,二八红颜,变为桑间濮上。

    “节钺”分词解释

    ● 节 (節) jié ㄐㄧㄝˊ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详情

    基本字义● 钺(鉞)yuè ㄩㄝˋ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古星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