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
“殳”的笔顺
“殳”字基本解释
● 殳 shū ㄕㄨˉ 英语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德语 schlagen, (dreschen)? (V)?,Shu (Eig, Fam)?,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法语 lance,(nom de famille)?,79e radical
“殳”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殳 shū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 同本义 [long pole] 殳,以杖殊人也。——《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 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周礼》 授旅贲殳。——《周礼·司戈盾》 执殳而立于道左。——《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诗·卫风·伯兮》 又如: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3) 秦书八体之一 [Shu style]。 如: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4) 姓
“殳”字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下】【殳】
殳·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古文〕杸【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从????。????音殊,鳥短羽也。與几案之几別。 又與????別。【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莫勿翻,沈也。
“殳”字汉语字典解释
兵器名。古代一種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長一丈二尺,有稜無刃。《詩經·衛風·伯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淮南子·齊俗》:「昔武王執戈秉鉞以伐紂勝殷,搢 笏杖殳以臨朝。」 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