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拼音
shí liù guó
注音
ㄕˊ ㄌㄧㄨˋ ㄍㄨㄛˊ

“十六国”基本解释

解释 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国语辞典十六国shí liù guóㄕˊ ㄌㄧㄡˋ ㄍㄨㄛˊ

  1. (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百科

百度百科

十六国

  •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 十六国时期,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 “十六国”造句

    1.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2.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惟一统一了北方,且政治较为清明、最具有规模气度的一个政权。

    3.五胡十六国中,只有十三个国家是五胡所建。

    4.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

    5.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

    6.自此,西晋进入尾声,“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汉”就是北方成立的第一个国家。

    7.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8.东晋末年,在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战乱纷争中,一个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联盟鲜卑族拓跋部强势崛起,他们先是以内蒙古的盛乐为都城,建立代国。

    9.我们都知道,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的高僧,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译师。

    10.汉以来,北方匈奴犯塞的记载,史不绝书;十六国、南北朝时,入主中原者亦多为北方少数民族贵族,至于西域诸国,以至印度,并不曾侵犯中国。

    11.前者为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之一,后者为前者的流亡政权。

    12.十六国春秋》《甲府丹册》等载:凶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13.新疆和硕县曲惠乡,1000多年前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是中国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危须国”。

    14.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在战乱中建立各自的政权。

    15.宕昌国时期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

    16.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17.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都先后设在此地,管辖西域三十六国

    18.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

    19.魏晋十六国北朝国家分裂时期,足食足兵是各分割性政权共同的经济开发目标。

    20.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潘岳

    21.七州之内,共十六国,流洛国则位于大陆南端的潞州之上,与兰盛、东冥与中昭少许土地接壤。

    22.十六国时期,上党武乡羯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

    23.赫连勃勃骁勇剽悍,善骑射,多智谋,称雄漠北,十六国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建立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大夏国。

    24.东晋南朝在当时被奉为汉族文化正朔,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其文物典制、绘画艺术及物质文化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北方的十六国、北朝和海东诸国。

    25.魏晋十六国北朝国家分裂时期,足食强兵是各分割性政权共同的经济开发目标。

    26.其它书法遗存包括各地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镇墓瓶、衣物疏、瓦当等。

    “十六国”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十shí ㄕˊ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表示多、久:~室九空。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详情

    ● 六liù ㄌㄧㄡˋ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

    详情

    基本字义 ● 国 (國) guó ㄍㄨㄛˊ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 国家的性质; ?

    详情